《饱食穷民》记录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本世相,和当今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书的篇幅不长,若对以下的摘要感兴趣,可以拿来闲读。
序章 走向世纪末
不会珍爱自己的人们 # Location 283
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成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他们内心的刑具,就是这些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价值观建构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309
首先,是因为这段时期内日本人工作的疯狂程度达到顶峰,甚至远超因疯狂工作出名的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虽然不愿使用“耳朵都要磨出茧子”这句俗语,但日本上班族的超长时间劳动真是让人“耳朵都要磨出茧子”的代表性社会问题。近期就连电视台也开始接连播放特别节目,毫不避讳地报道这一问题。日本和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时间长度上存在的差异,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且这一结论,还是基于日本劳动省的官方统计数据得出的。还有数不清的事例,让人不禁怀疑实际情况要比官方数据糟糕得多。比如,可以看看第二章中一九八八年采访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们的加班时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人的年度总劳动时间要比当时的德国人多五百四十七个小时,而这一差距在一九八九年也达到四百个小时以上。但是,这仅仅是官方公布的数字而已,实际上远不止如此。就以银行为例,虽然加班时间因岗位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但绝大多数银行的考勤系统每个月的加班时间最多只给算到二十二个到二十五个小时。就算实际加班超过这个数字,也不会统计到加班时间里。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319
比如大型城市银行A银行的做法就是,人事部部长会给所有部长、分行行长发出通知,定好当年的加班预算,也就是加班的上限——中层领导每月二十五个小时,男性办事员二十二个小时,女性办事员十个小时。设定这个上限的目的,并非让员工早些下班回家休息,而是为了解决经营上面临的一大难题——限制加班费的支出。能否执行预算是评价分行行长能力的项目之一,所以就算他们心中对实际情况心知肚明,也要想办法要求员工们免费加班来保住自己的职位。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336
除了上班时间之外,长时间通勤也是问题。欧共体国家中,通勤时间在三十分钟以内的人占了75%,而一小时以内的人则达到了96%,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反观日本,以房价猛涨的东京圈为例,通勤时间在三十分钟以内的人仅占32.4%,一小时以内的人也仅有66.3%。也就是说上班单程一小时以上的长距离通勤者高达三成以上。不仅工作时间长,还要在拥挤的有轨电车里花两个到三个小时上下班,在家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转瞬即逝了。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409
据精神科医生介绍,强迫症患者以及带有强迫症倾向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除了山崎博士介绍的确认恐惧症之外,还有一些人身患运势恐惧症。比如,早晨上班的时候,如果不右脚先踏进公司大门就会陷入恐慌,认为一定会发生不吉利的事情。如果不小心左脚先踏进了公司,就必须先退回去,重新进一次大门才可以。如果不小心忘记确认是右脚还是左脚先踏进公司的,就会整整一天都处于坐立难安的状态。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427
不仅如此,现在是寻呼机时代。计算机技术人员无论假期还是深夜,都会因为机器故障和维护被叫去公司工作。很多人都深感恐惧,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摆脱工作。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454
我们就像是骑在一辆随时会倒下的独轮车上,感受到背后不断逼近的不安,非得骑到把自己累倒,不死不休——加东先生的尖锐评论充满了切肤之痛,而饱尝现代人悲哀的他最后也成了不归之人。他们的死,实在让人悲痛。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457
身心的疲劳不断积聚,但人们就像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除了随着大流往前走之外别无选择。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之中,刚达成了一个目标、课题,甚至都没有时间喘息,马上就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被推到面前,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人吃人的画卷 # Location 459
造成这一状况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土地与房价导致的“泡沫经济”。据说,将全日本的所有土地全部卖掉,可以买下二十个美国。少数资产家把持着一路狂涨的土地,贪得无厌地增殖手中的资产,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日本的国民劳务总收入总额只有三百五十万亿日元,然而资本收益却高达五百万亿至一千万亿日元。在这样一个挥汗劳动不如坐收利息的社会,人心没有不走向疯狂的道理。
Ⅰ 饱食穷民
梦想之城 # Location 840
早晨七点,他开着自己的私车去出租车公司,换上蓝色的司机制服开早会,完成车辆分配和例行检查后便开着点亮空车指示灯的出租车返回自己家。将出租车停在自己家,换上西装后再乘电车到保险公司,参加保险公司九点半的早会后出门卖保险。傍晚,他先回一趟保险公司,报告当天的销售业绩,将当天的销售额存入公司后,急忙回到自己家。匆忙吃过晚饭后,换回出租车司机的制服,跳上出租车,一直开到凌晨四点。收车后,回到出租车公司,洗过车之后,再开自己的私车回家睡上两三个小时。上夜班的第二天不用开出租车,所以早晨起床后直接去保险公司上班……“两边的公司都不知道我同时干两份工作。上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同事都觉得我在保险公司升官发财了,所以我开出租车的时候最怕碰到他们。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如果附近有上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车,我都低着头假装记账,生怕他们认出我来。那段时间因为严重疲劳和睡眠不足,整张脸都爆皮了,只好使劲抹药膏……唉!”
梦想之城 # Location 965
“我一定要走出这里,去见识更宽广的世界,才能找到出路。”——穷山沟里,一个少年曾怀揣着这样一个梦想。他年迈的父母、爱他的兄弟和他一道,像呵护一个脆弱的肥皂泡一样呵护着这个梦想。然而,现在他的梦想竟然真的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梦想的灰烬化作沉重的债务和信用卡的残骸,淹没在东京林立的高楼之间。
梦想之城 # Location 1088
世界第一的保险帝国——日本,就是一个正在将数不清的钱不断敛到一起的机器“人”。无论是祐二郎还是富美江、喜代野,都不过是机器“人”身上的一颗颗辛勤劳作的螺钉而已。正当他们被高额的债务压得动弹不得的时候,一个新的事实被披露出来。那就是他们所在的保险行业从贷款公司或直接或间接的融资,已经高达三千两百零一亿日元。在这个人们被自己敛来的金钱束缚得喘不过气的世界里,他们的梦想被无情地吸进了都市的黑洞,再也不见天日——
我要买!买!买!# Location 1120
“以前高速增长时期,好多人认为将来收入会持续大幅增长,以过于乐观的态度贷款买房,以致后来还款压力越来越大。这一代人吃不了苦,完全没有压低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勇气,所以禁不住贷款的诱惑……而在催债的人看来,他们既然住在装修豪华、房租高昂的房子里,就根本没有还不起债的道理。”
我要买!买!买!# Location 1222
“夫妻关系虽然表面上很好,甚至看上去十分融洽,但其实妻子想要和丈夫享受更多二人世界的需求却不能实现,又没办法率直坦诚地向丈夫表达心中的诉求。还有就是夫妻关系整体十分淡薄,没有构成两人相互支撑的关系。这时,妻子就很容易变得需要依靠物质来填补心中的空虚。”
我要买!买!买!# Location 1272
“我父亲对于不稳定的生活精疲力竭,经常对我们念叨:‘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们要么去当公务员,要么去铁路公司,或国字当头的大企业,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才行!’”
美满生活 # Location 1390
“早晨我走得比他早,七点二十分就得出门。在银行上一天班已经累得不行了,对吧?然后您猜怎么着,家里的事他明明什么都不管,对别人却特别挑剔、敏感,屋子没打扫干净啦、菜做得不好吃啦,数落个不停。所以那段时间我简直是身心俱疲,经常头疼、恶心,胃像被人掐着一样疼。其实就因为这个,我还流产了一次。简直是……整个人都垮了。”
美满生活 # Location 1416
一开始,我对她还有一些不解和轻蔑,认为这个女人的金钱观和脑子都有问题,然而听着她的倾诉,又渐渐觉得她就像一个身坠陷阱的小动物,沉湎于虚假繁荣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甚至开始对她抱有一些同情。
美满生活 # Location 1438
留美子的一番话,让人眼前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对男女,站在肉眼看不到又无法逾越的裂谷的两侧,各自直面着自己的孤独……追求幸福的狂热已然退去,现在她的手中已经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留下。
美满生活 # Location 1446
“他们的生存状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现代的新型贫困。发达社会中的贫困和以前不同……”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71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现代贫困的一大特征。也许,人们正是为了缓解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着的不安,才会被寻求物质上的担保以获安心这一冲动所左右。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78
我们追求物质上的富裕,但当这个世界真正被物质上的财富所充斥的时候,我们却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贫困。退一步讲,如果像迈达斯国王一样能够点石成金倒也还好,然而我们所碰触的东西非但不能成金,反而会成为无用的垃圾……”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85
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们日夜兼程跑步赶超发达国家,虽然表面上获得了物质上的繁荣,但不知不觉之间,原本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的“水”却干涸得一滴不剩。所有人都在急忙慌乱地一边喊渴一边为生活东奔西走。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92
“我们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既无情也无义,只会一味追求利益,这个社会中,资本一面不停增值,一面彼此之间还会不断竞争。刺激企业追求利益的冲动、经济的冲动不停侵蚀人们的生活,压垮、吞噬并统治生活本身……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特质。换句话说,就连我们的生活,也遭到了经济原理的彻底占领……所以,人们开始变得像企业一样对经济活动愈发敏感,甚至可以说人类已经被改造成了金钱和物质统治下的行尸走肉。”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96
所谓经济活动原本是指人们曾经为了糊口而进行的耕田、狩猎等为生活动。虽然经济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499
“人们不是有多种多样的欲望吗?最典型的欲求就是想要陪着自己的小孩子开开心心地玩耍,或者多看看大自然、种花养草什么的……所以首先是满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后,才有条件享受这些生活。其次,是拓展自己的能力、不断成长发展,满足实现自我的欲望。再有,就是享受和外面世界进行多种多样的接触的快乐。有时,可以是参加与政治相关的活动等……我认为,将所有这些人的欲望综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
和X先生的对话 # Location 1507
如果每个人的个人世界中,不能够充分地、均衡地满足上述多种多样的欲望,那么无论我们的宪法多么强调和平和人权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忘记是非善恶,忘记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实现的目标,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才得到的民主主义,不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自己的人性、实现幸福生活的国家体制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回归初心、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吗?
Ⅱ 快节奏的城市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30
出站后我们换乘了巴士。巴士里塞满了一看便知是“高科技战士”的上班族。他们把公文包垫在膝盖上,手里举着经济类报纸,耳朵里插着耳机,一言不发……这就是现在随处可见的、面目整齐划一的男人们的生活状态。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35
“他们都跟我差不多,晚上加班到很晚,所以早晨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没结婚的人,基本上都在这买上一碗方便面,或者豆腐皮寿司,然后顺便买上一本漫画杂志,再去上班。吃过早饭之后,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附近原本是丘陵地形,一家饭店都没有。所以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饭,基本都是在便利店买点便当之类的,再继续加班……”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54
虽然整个项目耗时数年,但每个部分都有交付期,每当交付期临近,“战场”上就会变得杀气腾腾。虽然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定的,早晨八点四十分开始工作,晚上五点三十分下班。但工程师们仿佛是生活在另一个次元的世界里,完全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56
“我是半路加入这个项目里来的,结果来上班的第一天就通宵了。之后,也从来没正点下过班。平时基本上都要到十点多下班,临近交付期的时候干脆没有时间概念了。最严重的一个月,我通了六次宵、周六加班三次、周日加班四次,加班时间超过两百个小时。”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64
有数据指出,这一人群“整体平均年龄27.3岁,其中男性软件技术人员的单身率20~24岁为97.5%,25~30岁为76.4%,30~35岁也有40.2%”(数据来自电子计算机相关工会组织的1981年统计数据)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589
就是这个“惊叹号超人博士”,据说以前竟然是从一个二线城市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考上了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却进了跟专业完全没有关系的行业。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614
我时常感觉到他们或多或少都在人情这点上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线,不愿让人接近,或者说他们不愿将目光看向充满人性的、纠缠不清的感情世界会更加贴切一些。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661
“编程的时候,就像是屏住呼吸向前猛跑一样,会彻底忘记时间。将自己设计出来的逻辑输入电脑之后,无论是否正确,电脑都会给出结果。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停下来思考,然后再次输入自己设计的逻辑,电脑马上又会输出结果。这种你来我往的过招实在太有趣了,渐渐地,这种趣味就会像毒品一样作用于你的身体。这样一来,无论你在终端机前坐几个小时,身体都不会觉得疲劳。只要是软件技术人员,无论是谁几乎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668
就算晚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回家,写了一半的程序也会跟过来。不是说把程序放进公文包拿回家,而是说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671
最近,很多穿着打扮像是销售员一样的人,都会在车站的长凳上或电车里拿出小型计算机和笔记本不停地写着什么。时间和信息像猛兽一样追赶着人们,哪怕是走在马路上都得不到片刻的安宁。“我在电车里,虽然不会拿出纸和铅笔去写些什么东西,但头脑里始终在考虑着编程的逻辑顺序,要先怎样处理,然后要怎样处理……”
魔性附身 # Location 1691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革新已远非用“日新月异”能够形容,已经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新型计算机接连登场,而每当有新型计算机推出,都需要更高、更新的软件技术。川越说:“在这个行业,以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才会有人说,工程师三十五岁就得退休。”三十五岁退休——“工程师拼的不光是知识,到最后决定胜负的其实是腕力和体力。”工程师们苦笑道。一方面,这个行业的工作实在太苦,做到三十五岁体力就到了极限;另一方面,面对眼花缭乱的技术更新,所有人都要不停吸收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掌握最新软件的技术,否则马上就会被时代淘汰。掌握最新技术最需要的也是精力和体力,所以才会有三十五岁退休这种说法。计算机领域的工作一方面富于创造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却无时无刻都需要面对被时代追赶的压力。
Ⅲ 呕吐的女人
狂乱的独角戏 # Location 2256
。有一个老师甚至说,家长们的眼神“十分冰冷,无时无刻不在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的能力进行比较”。
狂乱的独角戏 # Location 2448
“我发现,只有她使劲地吞咽食物,又全部呕吐出来,再吃、再吐的时候,才是她人生中最辉煌、最五彩斑斓的一刻。剩下的,就只是空虚无尽的世界。”
追踪采访
寂寥的穷民们漂泊依旧 # Location 2939
所谓依赖共生关系,是指一个通过让对方依赖自己而控制对方的人,和一个通过依赖对方来控制对方的人之间所形成的依赖与被依赖的人际关系成瘾。形成这种关系的两个人会无止境地向对方索取,通常会形成互相憎恶却无法分开、互相蔑视却不能缺少对方的局面,重复着爱恨纠缠的悲剧。
寂寥的穷民们漂泊依旧 # Location 3058
“孩子们本应是在不断地走弯路、有时会受伤的过程中成长发育的。你想想,孩子们走在路上,是不是特别喜欢溜边走,或者贴着水边走?因为孩子们都是在绕弯和跌倒中长大的,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我觉得,越是能够容许孩子们绕弯、跌倒的社会,就越能保留孩子们的天性,这个社会、集团中个体的生存能力就越顽强。然而现在的社会能够容忍孩子绕弯的幅度越来越小,认为这个容忍幅度一旦超出某个程度,就再也回不到正轨。社会越来越倾向于塑造只沿正轨前行的人,而将孩子们成长所必要的弯路视作危险地带,彻底封锁、彻底阻挡他们的各种体验。假设这里是一个悬崖,你让孩子们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玩,那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我会对那些拒食、过食、不上学的孩子们说,堂堂正正地痛苦好了,因为痛苦一点都不丢人。然而这个社会根本不允许他们这样。会有人催他们快治病、快上学,对吧?我不会这样。我会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经历比起上学重要得多,所以你可以继续好好地病下去!”
译后记
比如,日本当年盘踞在车站前的小微贷,如今早已将阵地转移到了手机和互联网上。日本当年红极一时的自我启发活动,如今也包装成精美的个人提升、企业培训课程粉墨登场,令许多企业管理层与普通白领趋之若鹜,不惜花高价去学习。从近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996工作制”中,译者也仿佛看到了很多日本上班族日夜拼命工作的身影。在著名搜索引擎搜索“进食障碍”等关键字,会得到多达数百万条结果。除了患者间进行交流的网络社区、讨论组,还有很多患者亲述经历的文章。译者在搜集相关资料、学习关于这一疾病的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内这一疾病的患者也以女性居多。日本社会曾经历过的事情,如今有一些或原原本本,或改头换面,或多或少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日语中有句谚语,叫“人の振り見て我が振り直せ”,意为要多看别人的行为举止,学习他人的优点,多多自省,提高修养。而中国的《旧唐书·魏征传》中的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翻译处理中,这句日语谚语通常参照《旧唐书》的名句译作“以人为镜”。对于我们来说,这本写于三十多年前的纪实文学不应是“隔岸观火””事不关己”,而应是一面照出我们自己得与失的“明镜”,值得我们更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