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世界读书日快到了,就突然想到可以买几本书给马上要读高中的小侄女送去。虽说是小侄女,其实是小我一辈的人中最大的。后来想到只给她送书有点不太好,显示出了我的“偏爱”?但送书一事只是为了满足我送书的一时兴致,既然这一兴致得到了满足,也懒得再作他想。
我一共送了5本书,分别是《长日将尽》、《三四郎》、《草枕》、《给孩子的散文》和《变革中国》。这几本书都是我在这上大学以后读的书里最有感觉也最适合送给中学生的。
《三四郎》和《草枕》是去年集中读夏目漱石的小说时读到的,夏目漱石的小说大多的情节平淡、没有多少起伏转折,但读起来很舒服。不仅如此,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陈德文和吴树文两位译者的翻译也相当不错,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给孩子的散文》是北岛、李陀选编的散文集。我一直以来读的散文不多,近几年比较喜爱的有《老舍散文》、《人间草木》、《撒哈拉的故事》等。《给孩子的散文》是看了B站UP主“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的推荐才知道,看了之后发现果然不错,此次送书也一并推荐了。
《长日将尽》和《变革中国》两书则是我的私心了。《长日将尽》是我上大学以来读过的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小说,特别是第一次接触“不可靠叙述”这种写法,让我惊为天人。每每想起,都忍不住一读再读。这本书我和好多人都推荐过,但喜欢的人/读完的人不多,希望她能喜欢吧。《变革中国》则是我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当时大一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本是从书架中便随手抽出来看看,却改变了我的许多认知——随后我整个大一上学期基本都在读和改革开放相关的书,若那小侄女能感兴趣,也是极好的。
说起兴致,我也想到了一件上个月的事情。我当时在康乐园对面实习,刚好有一初中同学(女)在那有选修课。当时我可能心情不错,便想到好久不见可以一起吃个晚饭——并非某种事前预谋的“约会”,完全只是一时兴起的邀请。可惜,当天时间没有安排过来,便约下次。而等到了下一周,当时的兴致早已烟消云散,于是就此作罢。
这种兴致驱动的行为,暂且还并未给我带来生活上的麻烦,反而不时会让我收获些生活的情趣,这使我像一个逍遥于天地间的散人,一时间脱离的日常的桎梏,为平淡的生活寻得了一丝小小的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一直看不下去,其他书基本没听过
我看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还挺喜欢三毛的。其他几本书也都值得一看。
博主,很有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