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理论基础:新货币数量理论、自然率假说。

  • 新货币数量论: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当做由制度决定的一个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V不是数值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的稳定函数——稳定的是决定V的函数,而不是V本身。货币主义在维持传统货币数量论关于V在长期中是一个不变的数量的同时,又认为V在短期中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
  • 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理论观点:

  1. 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 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 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政策主张:

  1.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2. 反对“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原因是经济政策的滞后性。
  3. 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和环境。因此,最佳货币政策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和货币增长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假说。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对包含货币与产出之间因果关系的经济周期没有作出令人能够接受的解释。在经验方面,尽管在早期该模型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支持预期到的货币是中性这一主张的证据并非那么有力。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定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实际(供给)冲击,这些冲击包括新生产技术、新产品、恶劣天气、战争、原材料新来源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化等。

政策含义:

  1. 能预料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2.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倾向于假定一个固定的名义工资;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时,“忽略”了微观经济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

假设条件:

  1. 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
  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略的两个假设:
    1. 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
    2. 理性预期。

特征:

  1. 货币非中性。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2. 市场不完全性。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而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市场的不完全性,假说不对称信息等因素,使货币和价格具有不易变动的黏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

稳定化政策:

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

作者: 公子小白

SOS团团员,非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2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