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星期看完了《我与地坛》后,仍夜夜受失眠之苦。就想着,睡前阅读也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放松手段,若是不读倒还有点不满足——看来产生了依赖。正好白天也没多少时间阅读,不如继续读书。
读夏目漱石是一时兴起——也不排除可能是受到狗壮最近迷上夏目漱石,朋友圈动态频繁的影响。明明《海浪》、《美国真相》、《巴黎烧了吗》都只看了一半就中断了——被打断的书再要重新捡起来总有点不情愿,不过《巴黎烧了吗》我倒是没打算今年看完了。

夏目漱石的许多作品篇幅都很短,很适合碎片的空闲时间阅读。
《草枕》
《草枕》主要讲述的是一位青年画家为躲避俗世烦扰,走进山林为寻一处陶渊明式的“悠然南山”,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度假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其创作动机源自作者本人数年前偕友人赴熊本小天温泉的一次行吟之旅。
作者以画家的视角感受山林之美,身为读者仿佛也能置身其间,移步易景,美不胜收。我读此书时总想多在某一段文字间驻足片刻,但又迫不及待地探向下一处美景——实在贪得无厌!书中,作者中国诗词、日本俳句、西方典故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与其说是一本小说,我倒是认为书中的“我”只是在代替“夏目漱石”进行美学表达——本书美妙的阅读体验也要归功于陈德文先生的优秀翻译。
正如译者陈德文先生所说:
这是一部凭借超凡的觉醒精神,有意逃离现实,一味追求唯美意识的非同一般的杰作。《草枕》的字里行间,奔涌着美的河流,通篇上下洋溢着美文的要素。
《再版后记》
前几天有个晚上烦闷地翻来覆去睡不着,便下床喝水、练字、听歌,之后竟做了一套数学真题。做完题已经凌晨四点,依然毫无困意。最后,看《草枕》中的“我”半夜听见女子在院子里低声歌唱,昏昏入睡之时,我也突感睡意袭来,翻了个身就睡着了。
作者还在书中介绍了“余裕”和“非人情”的美学概念,对我来说有点过于抽象了,而书中所说的“非人情”阅读倒让我觉得十分有趣,有机会就尝试一下。
《哥儿》
《哥儿》第一段就把我吓了一跳——一句“亲娘老子”引入眼帘,颇具冲击性!这还是写《草枕》的那个“美学家”吗?莫不是换了个译者?我自己都想象不到我当时脸上浮现的古怪表情。
经再三确认后,还是夏目漱石的作品,还是陈德文先生的翻译。这也让我一下子惊醒——《哥儿》的风格与上一本是完全不同的。
《哥儿》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哥儿”从物理学校毕业以后到偏远的乡下学校教书时遇到的种种事情,对许多虚伪做作的人和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
文字幽默,读来比《草枕》更加有趣,至少我读《哥儿》时的情绪要更加丰富一些。
书中“哥儿”、“阿清”、“豪猪”、“狐狸”、“红衬衣”、“小丑”还有房东等人物性格鲜明。极讨厌“红衬衫”,心想我要是有讨厌的人,我一定也叫他“红衬衫”!但想了一圈身边并没有合适的人选,也算是我的幸运吧。
小说摘录
《草枕》摘录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愈是难居,愈想迁移到安然的地方。当觉悟到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同样难居时,便产生诗,产生画。
创造人世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左邻右舍的芸芸众生。
人世难居而又不可迁离,那就只好于此难居之处尽量求得宽舒,以便使短暂的生命在短暂的时光里过得顺畅些。于是,诗人的天职产生了,画家的使命降临了。一切艺术之士之所以尊贵,正因为他们能使人世变得娴静,能使人心变得丰富。
居于此世凡二十年,乃知此世自有可居之处,过了二十五年,方觉悟到明暗一如表里,立于太阳之下,便肯定出现影子。至于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这样想——欢乐愈多则忧愁愈深;幸福愈大则痛苦愈剧。
我想直接从大自然中吸收陶渊明、王维的诗的意境,须臾间逍遥于非人情的天地之间。这是一种令人沉醉的雅兴。
眼不见云烟飞动之趣,心不怀落花啼鸟之情,身冒潇潇大雨在春山上踽踽而行,我还是不理解究竟美在何处。
可怖的事物,只要能如实地看到可怖的模样,就成为诗。惊人的事情,只要脱离自我,一心想到其惊人之处,就成为画。
旅行的时候,是一副常人的心境,讲述经历的时候,则已经是诗人的态度了。因而就产生了这样的矛盾。看来,在这个四角形的世界里,磨掉名为“常识”的这一角而居住在三角形里的人们,便可称为艺术家吧。
所谓欢乐,均来自对物的执着之念,因此包含着一切痛苦。
旷达和天真显现出余裕,而余裕之于画,之于诗,乃至于文章,皆为必备的条件。
“不是不近人情,是非人情之恋。读小说也是非人情的,所以不管情节如何,像抽签一样把书一打开就从那里漫然读下去,这才有意思哩!”
《哥儿》摘录
照校长说的根本办不到。冲着我这个鲁莽人,大谈什么要做学生的模范啦,要成为一校师表啦,治学之外如不以德化人就不能成为教育家啦……净是一些文不对题的要求。难道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凭四十元月薪,会千里迢迢跑到乡下来吗?
想用撒谎来逃避受罚,当初就别去淘气。要淘气就要受处罚,有了处罚淘气才显得有趣。光想淘气不愿受罚,我以为这是一种卑怯的品性。
这些人究竟为什么上学?上了学就撒谎骗人,背地里阴阴阳阳地干坏事,然后冠冕堂皇地毕了业,以受教育者自居。
谈论一些别人听不懂的事,以为人家听了也没有关系,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下流的行为!
香烟一般的浮云在澄澈的空中缓缓流动,静静地飘散到深邃的天际,化成了一缕缕迷离的轻雾。
细想起来,世上大多数人都在鼓励干坏事。他们认为,在社会上不干坏事就无法获得成功。有时见到一些刚正而纯粹的人,就管人家叫“哥儿”或“小子”,百般刁难,态度轻蔑。
在这个世界上,有像小丑一般狂妄自大的家伙,在用不到他的地方,也非要露露面不可。有像豪猪那样的人,两个肩膀扛着一副救世主的面孔,似乎日本少了他就要遭殃。也有像红衬衫那样的人,以涂发蜡和偷女人为自己的嗜好。还有狐狸,装出一副“假若教育是个活人,它穿上大礼服也就成了我”的样子。这些人都各自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子,独有这位老秧君,似有若无,宛如一只被人当作人质的木偶,规规矩矩地活着。
一个人,要像竹子一般正直无邪,这样才靠得住。一个正直的人,哪怕和他争吵也感到舒心。
我和信不过的红衬衫可以交谈,但和我所钦佩的豪猪却不搭理,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事!
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被驳得招架不住的人不一定是坏蛋。
悔过是假的悔过,宽恕也是假的宽恕。假如要使他真心悔过,那就必须严加惩治,直到他真诚悔过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