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S数据库的应用——论文集(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摘要:本文使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新农保对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并发现,对于60岁以下的参保居民,新农保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储蓄率。由于大多数居民的新农保缴费额仅为100元,预期未来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因此无法通过财富替代和降低风险的渠道减少家庭储蓄。与此同时,本文发现,新农保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的储蓄率,这些老年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直接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额(约每年660元)占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了22.4%,直接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新农保要更大程度地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激励人们缴纳更高的保费,提高新农保的养老金替代率。

关键词:养老保险;储蓄率;消费;新农保;

背景介绍

两类家庭:

  1. 60岁以下,需要参保缴费;
  2. 60岁以上,不需要缴保费,可以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

对于成员在60岁以下的家庭,参保意味着预期60岁后有一笔养老金财富,60岁后的收入风险可以降低,因此新农保可以通过“财富替代效应”和降低收人风险的渠道降低居民储蓄。但是新农保的缴费数额普遍较低,因此居民预期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而且很多居民对60岁后能否领取可以保障老年生活的养老金缺乏可靠的预期,因而参保对储蓄的影响可能并不十分明朗。加之年轻家庭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养老而储蓄而是为了子女教育、健康、住房等而储蓄,因此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可能不会降低这些家庭的储蓄。而对于成员在60岁以上的家庭新农保实施后他们当前的收人立即增加,近期的收人风险大为降低而且老年人的储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为了养老。因此可以预期,新农保对老年人的影响效果可能更大。

模型设定

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Saving_{it}=\beta_0+\beta_1*NRP_{it}+\beta_2*X_{it}+\theta_i+\mu_t+\epsilon_{it}\)

\(Sacing_{it}\)表示第\(i\)个家庭第\(t\)年的储蓄率。\(NRP_{it}\)表示第\(i\)个家庭第\(t\)年参与新农保的情况。\(X_{it}\)表示家庭\(i\)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控制变量,\(\theta_i\)表示家庭固定效应,控制了家庭不随时间变化的固有因素。\(\mu_i\)表示年份固定效应。\(\epsilon_{it}\)表示同一村居不同家庭的随机扰动项。

  • 家庭储蓄率的定义是:\(Saving=(家庭可支配收人-消费)/家庭可支配收人\)。
  • 控制变量\(X_{it}\)包括家庭可支配收人的对数值,所在村庄平均家庭收人的对数值、家庭成员数量、家庭存款余额的对数值、家庭里少儿(16岁以下)人数所占的比例、户主自报健康水平、是否有家庭成员住院。

工具变量

新农保的参保行为可能与家庭的某些不可观测特征相关,因此在回归模型(1)式中关键变量“农户是否参保”存在内生性。尽管控制家户固定效应可以控制随时间不变的家庭不可观测特征(如消费习惯),但是无法完全控制随时间变化的家庭不可观测特征,因而系数估计量仍然可能存在偏误。根据家庭所在县(区)实施新农保的时间,定义一个县在调查时点是否开展了新农保试点这一虚拟变量(\(CNRP_{it}\))。以此作为家庭参加新农保情况的工具变量(2SLS)。

[1]马光荣,周广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4,49(11):116-129.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摘要:收入分配状况的日益恶化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加强或减弱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减轻了收入差距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尤其体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通过减少医疗资源的配置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却通过其促进民间借贷和亲友间转移支付的作用,以及其对医疗资源获取和保健行为的正向作用,充当了收入差距扩大负面影响的”缓冲剂”。

关键词: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健康水平;民间借贷;

Judge等(2001)总结了收入差距扩大可能对健康存在正向影响的几种原因:

  • 一是收入差距扩大可能会使少数富人投资于尖端的医学研究,而研究取得的成果可能会惠及全社会;
  • 二是在累进税制下,收入差距扩大将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可能会增加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资源;
  • 三是收入差距的扩大通常会增加低收入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对其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收入差距的扩大若伴随着低收入人群的减少,也可能看到收入差距扩大对健康的正向影响。

模型设定

(一)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影响

probit回归和Orderer Probit模型:

\(SRH_{icj}=\alpha+\beta*GINI_{cj}+\theta*X_{icj}+prov_j+\mu_{icj}\)

其中\(SRH_{icj}\)为位于省份\(j\)区县\(c\)的第\(i\)人的自评健康状况,\(GINI_{ij}\)为省份\(j\)区县\(c\)的支出基尼系数,\(X_{icj}\)为个人层面的其他控制变量,\(prov_j\)为省份虚拟变量。

  • 控制变量\(X_{icj}\)包括性别、年龄、高中及以上教育、大学教育、婚姻、是否锻炼、是否抽烟。

(二)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

\(SRH_{icj}=\alpha+\gamma*SC_{icj}+\theta*X_{icj}+prov_j+\mu_{icj}\)

其中\(SC_{icj}\)代表\(j\)省份\(c\)区县个体\(i\)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分为认知性和结构性两类:

  • “礼金往来”作为其拥有认知性社会资本数量的代理变量;
  • “组织成员”作为反映其结构性社会资本的状况的代理变量。

(三)社会资本的缓冲作用

\(SRH_{icj}=\alpha+\beta*GINI_{cj}+\gamma*SC_{icj}+\lambda*GINI_{ij}*SC_{icj}+\theta*X_{icj}+prov_j+\mu_{icj}\)

[2]周广肃,樊纲,申广军.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4(07):12-21+51+187.


社会网络与农户借贷行为——来自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证据

摘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借贷的可能性以及借贷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确实有助于农村家庭获得借贷。有意思的是,与非正规渠道借贷行为相比,社会网络似乎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大。户主年龄对农户获得各类借贷可能性以及借贷额的影响为倒U形,而家庭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所承包耕地数量以及”本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均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此外,那些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以及户主为女性的农户不太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且贷款额较小,而较为富裕的农户则更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较多的贷款。

关键词: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农村借贷;

模型设定

二元Logistic模型来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得借贷包括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可能性。考虑到部分农户的借贷额为零的情形,利用Tobit模型来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额包括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影响。

\(Y=S\beta_1+X\beta_2+\epsilon\)

其中,\(Y\)为因变量,包括虚拟变量“2009年农户是否获得借贷”、“2009年农户是否获得正规金融结构借贷”与“2009年农户是否获得非正规渠道借贷”;包含部分零值的连续变量“2009年农户的借贷额”、“2009年农户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额”与“2009年农户的非正规渠道借贷额”。解释变量\(S\)为样本家庭的社会网络,使用“春节期间来访的亲戚朋友数”作为家庭社会网络的代理变量。解释变量向量\(X\)则包括受访其他家庭特征和所在行政村的相关信息。

  • 控制变量\(X\)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年龄的平方/100、户主受教育年限、女性户主、家庭规模、家庭劳动力数、家庭住房条件、家庭承包土地、离乡镇政府的距离、离县城的距离、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省级虚拟变量。

社会网络对农户分别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可能性的影响

与向非正规渠道借贷行为相比,社会网络似乎对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更大。这一有趣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除了相应的贷款抵押或者担保之外,“关系”同样会对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正规金融机构在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时会考虑到贷款人的信用及其社会关系等。另一方面,对于非正规渠道借贷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签合同或抵押,这种借贷发生的主要基础是借贷者与借出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与私人关系。因此,社会网络的广泛性(即“亲戚朋友的数量”)对是否能获得非正规借贷可能影响并不大,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社会网络的质量(即“与亲戚朋友关系的紧密程度”)。另外,即使对于非正规渠道的借贷活动,朋友所发挥的作用要大于包括亲戚在内的社会网络,这似乎与人们的直观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亲戚之间的信任程度应该更强,即亲戚的借贷应该更为优先。我们对此的解释为,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亲戚之间在春节期间的相互拜访可能是一种必要的礼节,并不一定能说明该家庭的社会关系的强弱,而朋友之间的互访则更能传递出“关系较强”的信号。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前文中还利用“春节期间来访的朋友数”来代表家庭社会网络的原因。

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额的影响

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类似,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额具有正向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而言似乎更大。关于其他变量的结果也非常类似户主年龄对农户各类借贷额的影响为倒形,家庭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所承包耕地数量以及“本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均对农户借贷额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以及户主为女性的农户所能够获得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较少,而较为富裕的农户获得较多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家庭成员中的党员数与是否有干部均对农户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可能性有正向的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在1%的水平显著。不过,家庭政治资本对于农户的非正规渠道借贷行为似乎没有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在我国当前金融发展较落后以及相关制度尚不健全的状况下,家庭的政治关系可能会有利于其获取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但由于非正规借贷主要基于借贷者与借出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与私人关系,可能与家庭的政治资本关系并不大。

[3]胡枫,陈玉宇.社会网络与农户借贷行为——来自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2(12):178-192.


作者: 公子小白

SOS团团员,非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

《CFPS数据库的应用——论文集(一)》有2个想法

    1. 是有点专业哈,我还在探索这一类笔记的记录形式。
      目前主要还是给我自己看的,以后争取能在自己记录的同时,也能面向大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