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街的商业变迁

前天晚上在奶奶家过完端午,走回家的路上经过了一条被叫做“中心街”的街道,因何得名已不得而知。晚风带着中心街烧烤的气味和油烟迎面拂来,让人有点想打喷嚏。我心想,这条街上什么时候这么多烧烤和餐馆的店了?这油烟严重污染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这是极大的外部性,这些餐厅应该向周围的居民支付空气污染费!

对外部性问题的抱怨也仅仅只是抱怨而已,难不成我还真替那些居民向商家收费?怕不是走进店里就会被当成傻子!但是我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于此。

我家是2011年搬到这附近的,那时候这条街上都是买建材和家具的,为什么几年间这里都变成做餐饮的了呢?而且越来越多?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一个经济学的解释。

我在脑海中搜索是否已经有某个已学过的模型或者框架能解释,我首先想到了经济地理学这门课上的理论,但没有一个说得通:我总不能把这归结于类似于广东某些小商品镇形成的巧合吧?何况这根本解释不了中心街商业形式的变迁

终于,在昨晚深夜的某个半梦半醒之际,我抓住了一点线索——中心街的变迁和周边的居民小区是息息相关的。十几年前,中心街附近在大规模地开发居民住宅,不少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家所在的小区就是在那几年建成的。因为周边交付的新房很多,装修的需求逐年保持稳定增长,所以中心街逐渐入驻了一批批卖建材和家具的商户。而现在,中心街周围的新房基本交付完成,居民基本完成入住,此时中心街成为了坐拥9大居民小区和1个小学的商业街。庞大的居民消费人群自然地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入驻。而过去的家居建材商户因为周边需求减少,慢慢搬走了。建材——餐饮,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行业就在这种因素下在人们不经意间完成了无缝对接!

而中心街的商户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又离开的吗?以我的观察,应该不一定。如果是居民入住作为商户迁入迁出的信号,那中心街的商业模式转化过程不会持续10年之久,甚至现在还有几家卖家具、建材的商户在持续经营。我认为,商家更多的是以利润为信号:当第一个做餐饮的商家进入中心街后,直观释放出了“生意很好”或者通过同行之间的信息网释放出了“利润可观”的信号,就会吸引第二、第三以致更多家餐馆、烧烤店的入驻;同理,卖建材和家具的商户在收入减少后也是同样的原因被吸引去了新的位置——“利润”是更为敏感的信号。

可见,我“日思夜想”出来的经济解释并没有在实际上指导现实经济,只是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地思考。“居民”总归是先于“利润”的信号,如果有下一个“中心街”,能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作者: 公子小白

SOS团团员,非外星人、未来人、超能力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